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公务员 > 考试指导 > 行测 >

国家公务员考试:片段阅读


  经典真题回顾

  【例1】 (2009-国考-47)一种经济理论或者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某些方面的描述,它要比其描述的现实简单。理论要舍弃不重要的东西。至于什么重要,什么不重要,取决于经济学家的假设,假设不同,提出的理论也不一样。经济学家们对同一现象往往有很多的理论解释,主要就是因为强调的东西常常不一样。因此,理论就不等同于真理,可以争辩,可以错,也可以被推翻。

 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()。

  A. 如何发展经济理论B. 经济理论的内在本质

  C. 经济理论的主要功能D. 如何看待经济理论

  【解析】 本题正确答案为D。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。文段前几句都在表述一个问题,即阐述多种理论解释共存的原因,最后一句通过结论性引导词“因此”引出论点即“理论就不等同于真理,可以争辩,可以错,也可以被推翻”。这句话就是表达作者如何看待经济理论的这一观点。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D项。

  【例2】 (2006-国考一类-22)有时候律师的辩护很可能开脱了凶手,有损公共道德,但他们“完美”的法律服务没错。因为法治之法是中性的,它超越道德;而“平等对抗”的诉讼程序,须保证被告人享有他所购买的一切法律服务。即使被告人真是凶手,律师帮他胜诉获释,正义受挫,从法制“程序之治”的长远利益来看,这也还是值得的,失败了的正义可在本案之外。

  这个文段中作者认为()。

  A. 法制与道德是相互对立的

  B. 在一个单一的案件中找不到正义

  C. 维护法制程序的意义大于一时的伸张正义

  D. 为了保证法制程序的实施,律师常常不得已而为之

  【解析】 本题正确答案为C。整个文段都是在阐述作者的具体观点,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整个文段的倾向性。通过阅读可以发现首句用“但”这一转折词奠定了作者论述的基调“他们‘完美’的法律服务没错”,尾句又重申了作者的倾向性“从法制‘程序之治’的长远利益来看,这也还是值得的”,因此可以判断作者在整个文段中的倾向性是偏向积极的,而备选项中只有C项与这种倾向性相符,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。

  【例3】 (2007-国考-9)调查显示,新闻记者的职业和网络关系密切。但只占上网人数的1.8%。与大量青少年学生网民(占总数的19.3 % )相比,教师和党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上网太少(分别占网民总数的 5%和3.4 %);与月收入500元以下和500元~1000元的人群(分别占网民总数的21%和29%)相比,收入较高的人们的上网比例并没有很大提高;从事商贸活动的人员上网人数只占总数的5.8%。

 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)。

  A. 职业与上网没有直接关系

  B. 网络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

  C. 电子商务没有在中国获得真正的发展

  D. 收入越高,上网人数的比例越高

  【解析】 本题正确答案为A。本题难度不高,需要报考者根据文段表述进行对比及归纳。文段主要围绕“职业”和“上网”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。根据所给例子可知上网与职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,因此A项正确。

  命题思路动态分析

  片段阅读模块考查的形式相对稳定,2010年新大纲表述中的一段话就点明了其考查的主要题型:“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,要求报考者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。”片段阅读的难度适中、考法多样,因此比较适合出现在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环节,对报考者“理解”与“表达”两方面的能力进行测试。分析近五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试卷构成,片段阅读占据了大量的篇幅,从新颖到成熟,从变化到稳定,逐渐成为主流题型,而且这种命题趋向仍将延续。

  2010年的新大纲中延续了选词填空与片段阅读两种题型,而且从它们在大纲中出现的顺序看,依然是选词填空在前,片段阅读在后。应该说,片段阅读的难度肯定会超过选词填空,但往往难度较低的选词填空会浪费报考者的思考时间,稍有犹豫就可能造成之后的片段阅读没有时间作答。因此对于报考者来说,要想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取得较高的成绩,首先要调整好做题的节奏,综观全局,不要在某一道题目上纠缠不清。其次还要根据具体的提问方式辨清题型,从而进行准确有效的作答,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。

  纵观2007、2008、2009年的国考真题,我们发现对片段阅读的考查越来越趋于稳定,题量为20道,占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题量的1/2。具体考查内容涉及八种题型,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们会为各位报考者重点介绍。

更新时间2022-03-13 10:54:50【至顶部↑】
联系我们 | 邮件: | 客服热线电话:4008816886(QQ同号) | 

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诉中心网站纠错二维码手机版

客服电话: